提摩太團體共學實驗教育
你將發現這裡是為你孩子所建立最優質、走在上帝心意中的實驗教育機構。我們的辦學目標是實現為上帝培育敬虔的下一代,按著聖經的教導來轉化素養。在這裡,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遇,家長即父母教練一起共同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申命記 6:4-7 (和合本)
無數的心理學理論和實證告訴我們,親子間的依附關係是孩子未來發展是否順利,是否能面對逆境和問題解決的關鍵。當孩子在身心健康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動機、和能力就被啟動。然而受到競爭壓力和升學主義的影響,這個最核心的關鍵卻在許多學校被忽視或無法施展。如同蓋房子,當地基不穩的時候,房子的高度就受到限制,甚至有危險。
在提摩太,透過好的依附和信任關係,我們培養孩子從小有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對話式的學習」,也就是喜歡透過與父母教練的對話來學習。這正式孔子、蘇格拉底等大師教學生的方法。藉由培養出好的身心和學習習慣,你的孩子就會持續喜歡學習,能在情緒、智慧、人際互動、心志上有鞏固的身量,將能成為上帝國度的優質人才,在未知的人生未來有從上帝來的能力面對各樣挑戰,獲得人生幸福。
在這裡,你和你的的孩子將一起成長,為幸福奠定根基!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是最好的教育?你希望透過教育帶給孩子怎樣的未來?關於後者我們的答案是幸福,但什麼是幸福?
哈佛大學經過超越75年不間斷的研究,得到關於幸福的答案:不是金錢、名利、地位、名校的學歷,而是與上帝有好的親密關係。
越來越衝突的未來
有許多上一代的父母出生在戰火的年代裡,因而努力讀書改變命運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和認知。父母們希望老師好好嚴管孩子,當時的孩子受罰也知道老師是為自己好。可是時代改變了,今天孩子的出生不是在戰火中,而是在豐富的物質中。努力讀書改變命運對現在的孩子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
雖然如今戰火不在我們身邊,但更多不同的戰火卻越來越多環繞我們。因著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爸爸不在家的時間越長,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越大,包括國與國、族群、社會、工作環境、甚至在自己家中、親子關係中。當所愛的人不再和你有好的關係時,你還感覺幸福嗎?國際知名學力評鑑機構PISA在2018年提出所謂的「全球化素養」(global competence)或「跨文化素養」的能力,因為看見未來的學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懂得「與人相處」。
提摩太實驗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彼此相愛與共同合作以榮神益人」。我們看重孩子要有卓越的學力,但認為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有愛的能力和愛的生命,將來能帶給自己和他人幸福。
為什麼教改總是不成功?
到底有什麼盲點讓專家學者總是看不到真正的問題?
許多專家學者和關心教育的團體在過去許多年努力於教育改革,但父母孩子似乎感受不到改革成果的喜樂。原因是什麼?台大研究認為我們有許多錯誤的舊思維,其中之一就是「忽略」父母和老師事實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孩子會模仿。
“我們傳統文化最厲害的地方是她結合 家庭、教育、與道德。”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談到今天教育的問題在於「功利主義」會讓我們迷思!!
研究指出,雖然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對教育有清楚的看見,但人受到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影響,,導致盲目跟風,不會思想,忘記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例如,許多父母只想讓孩子快樂學習,因著不想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卻沒有知道要讓孩子有能力找到人生幸福。
如果你盼望讓孩子得到讓他能一生真正幸福的教育,提摩太邀請你和你的兒女一起來認識我們。
更好的理念
提摩太辦實驗教育並不是反對體制教育,而是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一個更好的教育必須能讓下一代獲得幸福,並且是真正的幸福。
教育是關乎每一個家庭和下一代的大事。過去幾十年來雖有許多教育改革,但父母的焦慮並沒有減少,學生學習意願低落和為成績讀書的情況並未改善,反而不斷有出現身心健康、行為偏差、和親子關係緊張的問題。這樣的情況源於過去教改的層次多只停留在技術層面,並沒有解決所謂「升學主義」的問題,或回答「教育或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正是父母不停的焦慮和學生學習興趣無法改善的根本原因。父母學校都受「升學主義」影響,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獲得在物質層面更好的福祉,而資源有限,所以必須要「競爭」,要「贏在期跑點」,這樣才能進入名校,然後才有好的工作和未來,成為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以上的想法起因於以下的世界觀 :「人生幸福需要透過競爭獲勝才能得到」,或者說「愛拼才會贏」。而與這個相對的世界觀是:「人生幸福需要透過相愛互助才能得到」。絕大多數的人,雖然表面上都會認為相愛和互助很重要,但他們內心深處的世界觀屬於前者,也就是在沒有成為贏家前,相愛和互助不會是人生的優先次序。
與絕大多數人不同的,國父孫中山雖然於西學雅癖達爾文之道,但是並沒有借用達爾文的物競天 擇、優勝劣敗的原則建構它的社會演化理論,國父孫中山在他的《孫文學說》中說:
「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以互助為原則。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人類順此則昌,不順此則亡。」
所以在國父的世界觀是「彼此相愛與共同合作以榮神益人」,並在建國方略中講到他所認為國家建設應有的五個步驟,按次序最先是「心理建設」,然後是「倫理建設」、「社會建設」、「國家建設」,最後才是「經濟建設」。這和我們今天處於一個追求經濟發展而忽略心理建設的社會不是發人深省嗎?不同的世界觀決定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也會導致學生不同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
提摩太的辦學理念或世界觀是根基於「彼此相愛與共同合作以榮神益人」的世界觀。我們認為,孩子在有健康相愛的環境下,就會有健康的心靈,而健康的心靈就會帶出學習的熱誠和果效。所以我們的目標是,不但培養出有能力,更是要培養出有愛的生命的下一代。這是我們的信念、價值、和所有教育作法的根基。
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聯合
透過愛的關係,讓孩子有健康的身心,成為未來有效學習的基礎。
家庭和學校是學童完成小學教育階段的兩個重要支柱。如同鳥的雙翼,需要一起陪伴和支持孩子,他們才能起飛翱翔,雖然在教學專業上父母不能取代學校的老師,而在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給與足夠的關懷和督促上,學校的老師也無法取代家長。而在提摩太的父母即是教練,能做到關心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面對同儕或學習上的壓力、懂得和發展他們的優勢、懂得如何啟發學習興趣、激發向上,克服學習困難等等。對目前大多數的父母和學校的老師,要做到其中一、兩樣都已經不是易事,何況要兼顧所有?因著提摩太的父母即教練,所以在每一樣都能有相對應的素養。
今日社會還有許多孩子的父母是離異、重組、單親或者父母在養育上可能有理念衝突,或是一方忙於工作而忽視教養的責任。這些家庭狀況對學童成長都是負面的。學校教育這時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無法幫助學童的父母,不但學生的學習會大打折扣,更會影響班上許多同學,將家庭問題擴散到學校來。忽視家庭教育結果不但沒有省事,反而更讓教育變成事倍功半。
在提摩太的父母教練們是一個緊密合作的團隊,互相支持並且學習成長,成為孩子共同好的個體,孩子就能得到完整和一致的照顧和教導,能養成所需的「核心素養」。在一起成長和合作的過程中,而父母教練能看見孩子在學習上的各樣困難時,也能即時的協助孩子。這樣的彼此幫助和成長過程比單獨面對問題和學習要有效果的多。所以因著父母教練們願意共同愛孩子,對孩子就是一個大恩,因為這將讓孩子們在身心上都能健康成長,帶給他們一生幸福。
為實現以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作,提升孩子們的身心素養能力,提摩太實驗教育預備有特別的成長課程和合作方案。
激發出孩子熱愛學習的精熟動機
以上帝為中心的思維,運用各樣教學方法,啟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力
由於人有天生的惰性和趨吉避凶的心理,除非有更值得的事情,人是不會想白白辛苦的。當孩子進入學校讀書,一定會遇到各樣學習的困難和考試的壓力。如果期望孩子能夠自律,自主管理好時間運用,不貪玩,在必要的時候會挑燈夜戰地讀書,我們必須用對「鼓勵的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就是學習不能是爸媽或老師盯著、逼著,而是要能培養出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父母教練要能按著他們的學習取向和心智發展給予啟發和教導,目標是學生自己喜歡終身學習。這樣的學習動力就是所謂的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也就是人因從學習本身獲得快樂而想繼續學習以獲得酬賞。相對內在動機的是所謂的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也就是想所獲得的酬賞「與學習本身無關」。
要培養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從教育的觀點,我們必須先正確認識什麼是「學習」。從廣義說,人一生都在學習,從學母語,模仿父母的言行和思維,到玩遊戲、下棋、釣魚、騎腳踏車、游泳、談戀愛、跳舞、做父母,等等都是學習。從這個角度,我們就會發現沒有人不喜歡學習,再不喜歡讀書的人也會喜歡學習一些帶給他們滿足快樂的事物。所以如果掌握了人喜歡學習的原理,就能幫助孩子喜歡讀書。當人的內在動機形成,並且透過大人持續指導和引導,所獲得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會建立自信和自我價值感,進而激發出精熟動機,不斷會激勵自己更加努力,想在所學的事物上成為完美,成為卓越,直到自己成為領域上的專家、大師。
提摩太實驗教育根據聖經的教導、家庭生活專業教育理念與方針,加上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以及近年快速發展的腦神經科學等理論,自行發展出獨特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從外在動機發展出精熟動機。
豐富幸福國際教育中心
(Abundance Bles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辦學理念:培育綜合發展的未來領袖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思考、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個體。我們堅信,基督信仰是我們辦學的核心價值,透過此信仰、ESL方式的教學模式以及美國教育機構A.C.E.的優質課程,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
我們重視品格與人格高於知識與技能。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品格的培養和人格的建立更為關鍵。因此,我們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節奏,並提供個別化的學習計劃。我們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設計學習進度,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信和成就。我們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主動探索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個學生都可以學習基本的學術知識並探索有關上帝和祂的世界的真理,而無需被迫跟上團隊的步伐。
透過自主的考核方式,我們訓練學生誠正信實的面對自身的能力評估。我們不以成績分數來定義學員的優劣,而是幫助他們發現所需加強或協助的部分,並提供支持和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實現自己的潛能。
在我們的辦學理念中,我們將基督信仰、ESL方式的教學模式、A.C.E.的課程以及K-12雙學制結合在一起,其課程與學制已獲得全球超過1400所大學的認同,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教育環境,培育出具有創造力、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領袖。
我們的信仰、我們相信:
- 聖經的全部、口頭默示,各部分均等且無錯誤;
- 獨一的上帝,永恆存在的聖父、聖子和聖靈,祂以直接、立即的行動創造了人類;
- 主耶穌基督的永存、道成肉身、童女所生、無罪的生命、神蹟、取代死亡、身體復活、升天和第二次降臨;
- 人類的墮落,需要透過個人對耶穌基督作為救主的信仰,在聖靈的運作下重生,並且每個人都復活以獲得永生或定罪;
- 所有信徒在主耶穌基督裡的屬靈關係,過著公義的生活,與世界分別,並透過聖靈的工作見證祂的救恩;
- 聖經的大誡命和大使命是為所有信徒宣揚福音並使萬民門訓。
我們的任務:
在以基督信仰為中心的在社區中追求學術、精神和課外活動中的卓越。
我們的願景:
裝備學生成為僕人領袖,與世界息息相關,追尋且完成上帝對他們生命的目的和旨意。
我們的核心價值:
尊重、正直、同情、卓越
尊重- 我們致力於教導和建立對上帝、祂的話語、祂的創造物和他人的尊重,以便學生在耶穌基督裡得到救贖,並以尊嚴和榮譽對待他們的同胞和世界(羅馬書12:10 ,羅馬書13:1-2)。
正直- 我們致力於教導和塑造誠實、真實和聖經道德,使學生能夠值得信賴、受到重視,並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詩篇 106:3,哥林多後書 8:21)。
同情心-我們致力於教導和塑造同情心,以便學生能有效地分享福音,為有需要的人服務,並認為他人比自己更重要(馬可福音10:45,腓立比書2:3 )。
卓越-我們致力於教導和樹立在一切事上追求卓越的榜樣,以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 10:31)。
學術理念:
所使用的A.C.E. School of Tomorrow 課程與學制獲得美國愛荷華州Iowa Assessments的完全認可。我們的學術理念鼓勵學生投入學習、領導力和服務的生活。我們持續聘用、培訓和保留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致力於鼓勵和指導學生的成長。我們希望提供“生活化的課程”,幫助學生為成功過渡到大學、侍奉、軍隊或工作場所做好準備。我們的目標是激勵年輕男女發揮學生、僕人和領導者的最大潛力。
豐富幸福國際教育中心 X 提摩太共學團 不會因種族、膚色、性別、民族或人種而歧視會員、申請者、學生和其他人。
共學條件:
1. 以在家自學為目的, 合辦親子共學之實驗教育
2. 父母至少一方需為協會之會友
3. 父母至少一方須全程陪同並成為父母教練共同設計與帶領課程
4. 重視彼此的共同經營的學習環境, 不隨意請假
5. 協會員工之孩童可無條件入學